
社群运营之日活运营分享:
日活是希望社群保持活跃度和群成员对该群的关注度,我从群成员接入群目的开始分析:
1.入群对群内容比较感兴趣,例如资源分享、学习、兴趣群
2.对群成员感兴趣的,比如人脉资源群、行业聚集群
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群,可以设计不同活动和发起群内互动,
比如我们的企业家社群,是两个类型都沾边的,大家在里边首先为了人脉拓展,其次我们有一些企业家学习课程分享和成功企业家分享。
那很多人会问除了重大活动,日常如何让群内活跃呢?
我把它简单分为3步
ONE:
分析群成员作息时间,根据活跃时间发布和活跃社群更有效。企业家群体的活跃时间我们观察是早8点之前和晚8点之后,中间时间大家很忙。那我们活动发布需要抓好这个时间点。
TWO:
分析群内成员朋友圈,找相似话题进行讨论。比如企业家对投资、转型、营销、新兴项目感兴趣,我们可以在群内多发起探讨此类内容,提供实际信息价值和深入分析探讨的氛围。
Three:
价值!满足需求!需要提供满足企业家需求的产品,这个产品说的不是有形的产品,是社群产品,比如,每周优秀企业家介绍、新项目速递、需求对接此类对接。
今天写几点在公司内做社群可能会遇到的阻碍,与大家共勉。
1.在公司做社群,肯定是大BOSS比较支持和有远见的才会专门组建团队做这个。但是大BOSS支持和所有部门同事都支持不是一回事,You know ?
我们的解决思路:
需要合作和配合的时候,想好别人为什么和你一起做,需要体现价值和确实的为别人带来好处,同时,一定要注意,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是竞争者。
2.在公司做社群的优势就是有背景有依靠,但是很多互联网转型过来的亲们做相对传统行业的社群,还是要考虑步伐的问题,只有你一个人看到前景、现状、机遇之类的,都没有什么LUAN用,必须要考虑相关部门和合作的同事是否能够跟上你的步伐,简而言之,步子迈得不要太大,容易。。。。呵呵呵
解决思路:
首先要做案例,你想做啥事儿,能带来什么流量、客户、口碑这些,光说是不行的,要先做,给别的部门同事输送了价值,做了案例,别人看到价值,自然会合作。
其次要做培训,边做边培训其他合作的同事,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: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。
总结来说就是两步:
建根据地,做案例,MVP尝试。
发动人民群众,团结各方力量,做培训,给不理解的同事开脑洞。
我又来了,好久没时间写分享了,感谢各位社群吧加我的好友,很多都是加上我,并没有多聊,有想和我聊得不用鞠着哈。
今天来聊聊我最近对社群运营的一些思考,希望分享给大家。
最近很多朋友都在问社群活跃度和凝聚力等问题,我们不是神仙,当然也会遇到这些问题,我思考了一些解决方向和方案,希望分享给大家,能够帮到大家一些。
看到贴吧好多熟人,大熊、群主家等等,说明大家做社群的同时,看到百度的流量优势了,这些同志里边,估计只有我是在这里练笔而没有推广需求的,哈哈哈,不小心说了句实话,大家不要拍我哦。
下面分享问题:
1.社群活跃度问题,社群活跃度是很多群都会遇到的问题,一个微信群肯定是有生命周期的,我们所做的社群,是因为共同愿景和需求聚集起来的一群人,微信群只是承载形式,所以群活跃度问题,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思路尝试解决。
A.群成员熟悉度提高,比如强制运营手段,群内介绍,群成员通讯录。
B.群成员线下活动,说一千不如见一面,见面之后,在群里,大家都有熟悉程度了,活跃度会有提高。
C.群升级,把原有群的有效用户,导入到新的群内,成立新群,从严运营。
D.群分裂,根据同一群人的不同兴趣,分裂出新的话题,满足群成员不同需求,从而做到以人为核心的运营,关键在于满足这一群人的不同需求,比如,长跑群、健身群、爱车群、思辨群等等。
2.群凝聚力,群的凝聚力是最不好打造的,需要我们有长期的活跃和统一的价值观,才能打造凝聚力。
尽管如此,我们还得做,本着有凝聚力组织群活动,所以有一些对凝聚力有帮助的方法,可以分享给大家。
A.针对群成员的利益系统搭建,比如群维护红包、比如广告红包监督、比如群成员生日打赏,这种大家可以在群内找到归属感、仪式感的内容,会比较容易让大家增加凝聚力。
B.土豪一点的做法,通过群做线下活动,组成群内不同圈子,大家沟通多了,群自然就会有凝聚力。这个办法就是需要大家有资金和时间,有这两样东西的朋友,都是土豪。。。
C.需要设立群内统一的价值观、亚文化,比如,某些活跃群成员标签化,形成亚文化,比如经常宣传群价值观和有价值观的群规。
简单和大家汇报一下,我这两个月消失主要是做了2件大事儿,一个是我们原来有这么多群友,没有线上的变现产品,所以这两个月我们做了一个变现的产品叫做**五分钟,音频节目,公众号收听,类似于每天听见吴晓波,很多朋友相信都听说过了,具体名字就不展示了,有打广告的嫌疑。这个产品我们上线1个月就有10000多销量,单价四百不到,所以白花花的几百万进账,给自己鼓个掌。
第二件大事就是上次说的社群激活的问题,我们这几天包括9月一整月都在做,我们做了一个结合公司战略的全国30成企业家创新社群巡礼的活动,目前正在全国密集展开,讲实话这个部分就不是我们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了,我们公司动用了大量别的部门同事支持,我们主要负责总体协调和策划,目前已经做的7-8场活动显示效果不错,一个是真的带动了我们的主要产品销售,另一个是地方企业家参与热情很高涨,我们摸熟路子,后边争取能成为固定动作。
现在正在准备第三件事,把我们的线上产品用户做社群运营,用圈子吸引更多爱学习想进步的朋友。
最近在思考:社群流量下降的情况下,怎么做运营能够黏住客户。
背景:社群流量下降很厉害,前几天有个50多岁的企业家和我说,群太多了,根本看不过来,目前只置顶几个最重要的群,其他的群内消息基本不看了。
社群流量下降的此类情况太多了,不一一举例,但是反而观之,经过之前一番社群混战,用户使用微信群的习惯已经被教育好了,目前的问题我们分析一下,以后怎么能在没有流量红利的情况下做好社群,黏住用户,而不是每天沉浸在千群万群的自我虚假繁荣里。
社群作为微信的重要产品形式,目前功能太少,不能满足比如会议、直播、聚会等多种需求的社交需求,但是他是超级APP,别的单独下载的APP没有关系链,很难把人聚集起来。那么,我们目前的方法有两种:
一种是使用更多元微信群技术公司的产品,做社群空间、社群论坛、社群精华留存等;
另一种是基于现有微信功能,做好内容和服务的双输出,维护用户,转化用户,实现基本目标(销售、客户服务等)。
详细点来说,新技术我不懂,不做分析;基于现有微信功能,做好内容和服务双输出,维护用户,转化用户这个,我们可以详细聊聊途径:
1.内容建设方面:
微信早晚报、周报等信息流
微信周课堂
微信群定期红包时间
微信群定期成员活跃介绍等都可以做,这些方面,很多做得好的社群,大家可以注意边参与边总结。
服务输出方面:
服务是非标类产品,非标类产品要输出,一定要有几个过程
相关专业形象的建立,可以和行业内非收费项目的服务,比如医疗行业的即问即答、母婴行业的问题集锦关键词回复等。
打造社群IP,比如公司吉祥物、公司老板小号、组织负责人等,进行包装、报道、展示、互动,通过这些吸引粉丝,展现专业行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,影响群成员。
服务输出还有一个很多人忽略的问题就是,互联网时代,产品即服务,服务也可以作为产品,所以在服务人员打造上,需要团队化、正规化、KPI化,这样才能保证服务水平、客户留存和产品销售。
最后,社群运营现在很多公司都作为重要战略,原来的粗放发展现在已经转型,抓住这个转型期,把握住流量的时候已经到了。微信已经取代了百度成为最大的用户群入口和分配中心,未来,做社群可能会有流量,做好社群必有流量,不做社群,肯定没有流量。